明朝权臣严嵩的为官手段有多狠?满足皇帝两个需求,让自己成赢家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浏览次数:86
严嵩这人在明朝,虽然最后落得个悲惨下场,但他在朝中掌权的二十多年,那可是风光无限,想要什么就有什么,权势大得很。
说实话,严嵩那会儿当官可不容易。嘉靖帝朱厚熜这人,心思重又爱变,一边想着长生不老,一边又死抓着权力不放,真是难对付得很。
在嘉靖皇帝手底下当内阁首辅大臣的,好多人都因为跟他合不来,不是得乖乖离开皇宫,就是被他给害死了。
嘉靖皇帝统治了45年,这期间,严嵩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待得最久,无人能及。
这足以表明,严嵩当官的手段相当毒辣。
严嵩是怎么当官的呢?瞧瞧他当官的套路,其实就两句话,只要搞定皇帝那俩需求,他就能稳坐赢家宝座。
【第一个需求:满足皇帝的嗜好。】
跟着皇上就像跟着一只猛虎,打从老早以前,那些在皇帝周围伺候的人,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,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惹祸上身。严嵩这家伙,虽说擅长拍马屁,能把皇上哄得开开心心的,但这远远不够啊,他还得让皇上看到自己的心是向着皇上的,忠心耿耿才行。
对皇上而言,他衡量手下是否忠心,心里有杆秤,简单说,就是得让手下全心全意站自己这边,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。
这事儿,严嵩处理得相当到位,一点破绽都没有。
嘉靖三十四年那会儿,就是公元1555年,倭寇老是在明朝的海边捣乱,闹得大家伙儿都不得安宁。好多人都在喊,说要赶紧派兵去收拾那些家伙。可这时候呢,严嵩和他那干儿子赵文华却打起了小算盘,琢磨着怎么借这个机会,把沿海那边儿的军权和政权都攥到自己手里。
严嵩要是想把那富裕的沿海地带掌握在自己手里,就得派个信得过的人去管。想来想去,赵文华最合适不过。
为了把事情办成,严嵩和赵文华联手给嘉靖皇帝演了一出献殷勤的大戏。他们费尽心思,就是想让嘉靖皇帝高兴。严嵩和赵文华俩人一唱一和,把各种讨好皇帝的手段都用上了。他们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要让嘉靖皇帝觉得他们忠心耿耿,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支持。这场戏演得挺到位,严嵩和赵文华把嘉靖皇帝伺候得舒舒服服。他们的一言一行,都透着对皇帝的敬畏和巴结,让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在想方设法地讨好皇帝。
严嵩出谋划策后,赵文华递上了一封奏章,提议在海边地带实施他的防卫主意。他的想法挺简单,就是搞个“祭海”仪式,求海神保佑,把倭寇给吓跑。
这种做法实在离谱,严嵩学识渊博,他不可能不明白这有多愚昧,那他为啥还让赵文华出这馊主意呢?说白了,就是为了迎合嘉靖皇帝那修仙的癖好。
嘉靖皇帝在修仙路上,对各类神仙都相当敬重,以此来显示自己对修道的那份真心和专注。
赵文华给嘉靖皇帝出了主意后,皇帝立马打起了精神,对他的想法特别赞同。
【第二个需求:满足皇帝对权力的控制欲望。】
严嵩不光会顺着皇帝的喜好来,他还有个更绝的招儿,就是让皇帝觉得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。
严嵩虽然掌控着朝廷大权,但在嘉靖皇上面前,他总是表现得特别小心谨慎,让嘉靖皇上心里头觉得特别舒坦。他对皇上毕恭毕敬,从不大意,确保皇上能感受到他的尊重和顺从。
嘉靖皇上虽然迷上了修道炼丹,但他对掌权这事儿特别上心,死活不肯让皇权溜到别人手里。
严嵩明白嘉靖皇上的心思,所以在做事上从不霸道,不揽大权。
赵文华上的折子让嘉靖皇上上了心,严嵩身为内阁的老大,也赶紧表明了看法。他说,皇上打算在海边祭海神,那肯定得派个钦差大臣去。那问题来了,到底派谁去合适呢?
严嵩在上奏时,没直接讲明自己的立场,他觉得,不论是派各部门的副长官去,还是让赵文华担此重任,这种大事,他做不了主,得由皇上来做决定。
严嵩这人挺精明,他心里想让赵文华去,但表面上还是把做决定的事儿推给了嘉靖皇帝。
嘉靖皇上心里头就盼着有这么大的权力,感觉特别满足之后,最后还是决定派赵文华去江浙那边。
严嵩稍微动了点心思,就投其所好,把嘉靖皇帝喜欢的东西和想要的权力都给了他,结果自己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。
严嵩这人害国害民,他当官的那套咱们可千万别学,但得清楚他是怎么玩的手段。得搞明白严嵩这号人,这样咱们才能防着以后不出现更多像他这样的坏蛋。
参考书籍包括:《钤山堂集》、《严嵩的生平故事》、《南宫上的奏章》、《做官时的表奏集》、《嘉靖皇帝时期的对话记录》、《大明史》还有《明朝大事记》等等。(随文配图由AI制作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我们以便删除)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